第180章:能不能把文章 撤下来
方言还没有收到人民报转寄的读者来信,省报的记者就先找了过来。
方言没有看报的习惯,自己的作文都登报了,自己居然还不知道。
“方队长,我们是省报的记者,想对你做个采访,你现在有时间吗?”
“啊?”
方言一脸懵逼。
省报的记者为什么采访自己,难道是张海山同志又发力了?
方言就算再两世为人,也想不到自己的作文会上报纸,而且上的还是人民报。
哪怕上辈子的记忆再深刻,也不知道人民报曾经在第一届恢复高考的时候刊登过三篇作文。
就算知道,也想不到会有自己的。
即便报纸上的文章有署名,只要不是方言自己,无论是谁看了,也不会觉得是他写的。
重名的人多了,谁也不会想到方言有那么大的能耐。
“两位同志,快请,快请!”
尽管不了解真相,却不妨碍方言热情招待省报的记者。
开玩笑,这时候的媒体,可不是后世人人喊打的自媒体,无论是职业素养,还是公信力,都不是后世的年轻人能想象的。
丝毫都不夸张,哪怕是新原地区报纸上的一篇报道,也能让一个新原人一夜之间就家喻户晓。
何况是人民报,即便是豆腐块大小的一篇文章,也能让一个企业,或者一个地方名扬四海!
“两位同志,能不能问一下,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,是我们新城的领导请你们来的吗?”
两个记者态度很好,面前这位可是上了人民报的,对谁不客气,也不能对他不客气,谁知道这小子会不会被哪位大佬看中,从而一飞冲天。
之前还是老实巴交的农民,不久之后就成了高层大佬的例子又不是没有。
这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时代,这是一个阶级没有固化,工人农民真正能当大佬的时代,像方言这种年纪轻轻就登上人民报的牛人,平步青云很正常!
“方队长,你不知道?”
方言一头雾水:“我知道什么?”
两位记者交换了一下眼神,没有说一句话就达成了共识。
既然这小子不知情,那就先不把事情真相告诉他,这样采访的资料更真实。
“方队长,我们是听说你的先进事迹之后,自己找来的,你不会不欢迎我们吧?”
“我的先进事迹?”
方言明白了,肯定还是张海山搞的鬼。
自己的集体企业才刚刚成立,先进事迹个毛。
有集体企业的大队多了,自己的企业既没有开始赚钱,也没有开始造福村民,有什么好先进的?
“呵呵,两位同志过誉了,过誉了,我什么都没做,你们还是采访别人吧,用不着在我身上浪费时间!”
说实在的,方言是真不想出名。
巨星陨落,正值新旧更迭之际,绝对不是出风头的时机。
尤其还是自己这种变了性的集体企业,一旦暴露在聚光灯下,很容易被人挑毛病。
退一万步讲,就算没人找麻烦,方言也不想出名。
神仙打架,小鬼遭殃,一旦出了名,万一上头哪位大佬看上自己,让自己站队怎么办?
不管是站左队,还是站右队,都不是方言想要的。
时代的每一粒尘埃,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场灾难。
方言想的是安安生生挣钱,压根就不想掺和什么政治!
可惜,方言地推托,看在两位记者眼里,就是妥妥的谦虚。
怪不得十八岁就能当上大队长,瞧瞧人家这心性,多么沉稳,多么淡定,多么那啥!
于是,两位记者准备说实话。
对这么一个老实人隐瞒,实在是心里过意不去。
“方队长,你是不是还不知道,你的高考作文已经登报了?”
“什么?”
方言一脸懵逼,用手指着自己:
“我我的高考作文登报了?”
两位记者微微一笑:“没错,是不是很激动?”
方言一脑门子黑线,我激动个毛线,出名可能对别人来说是好事,可是我是真不想出名啊!
方言又不是真心想当队长,他是为了自己的企业将来做准备。
又是登报,又是出名,还让不让自己活了?
看到方言错愕的表情,两位记者这才觉得正常。
十八岁的小伙子,乍一听见自己上了报纸,就该是这种表情,激动不已就对了!
要说两位记者也够坏,居然一次没有把话说完,直到欣赏了方言不敢置信的表情之后,才接着往下说:
“方队长,我们知道你很激动,不过你先别激动,等我们把话说完,你再激动也不迟。”
方言:“”
怎么有一种大事不妙的赶脚?
“哈哈,告诉你吧方队长,你的作文不但登报了,而且登上的还是人民报!”
“怎么样方队长,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?”
方言:“”
惊喜个毛线啊,是惊吓好不好!
方言都快哭了。
这是哪跟哪啊,不过就是参加个高考而已,咋就上人民报了,这日子没法过啦!
因为追求不一样,所以方言和别人的反应也就不一样。
作为一个重生者,方言压根就没想过走仕途。
仕途那玩意,不是谁都能走的,说是如履薄冰都丝毫不为过,一个走不好,就会落入无尽的深渊!
上辈子,方言见过太多的人落马。
前一刻,还呱唧呱唧地白话,牛 逼哄哄地坐在会场上主持会议。
下一秒,就被当众带走,简直就不是自己这种老实人想过的日子!
既然不想走仕途,上报纸就是个鸡肋
哦,确切地说,连鸡肋都算不上,说句不好听的,几乎就是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!
上了报纸,尤其还是人民报,用屁股想也知道,自己接下来的一举一动,很可能都会被人盯着,用放大镜解读!
人怕出名猪怕壮。
人红是非多。
天地良心,自己是真的不想登报啊!
“两位同志,能不能帮帮忙,把我的文章撤下来好吗,我真的不想上报纸啊!”
两位记者:“”
老实人。
真是老实人!
两位记者都不是菜鸟,干了这么多年,眼神不是一般犀利。
他们能看出来,面前这位十八岁的生产队长,并不是说客套话,丝毫都没有玩虚的,是真心想把文章从人民报上撤下来!
什么人才会这样干?
不用问,肯定是打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,有些配不上登上人民报啊!
如此年轻,还如此谦逊的老实人,自己俩这辈子都没见过。
不行,这种人绝对不能让他埋没在乡下,回去之后必须大力宣传。
这么好的年轻人,如果不走上进一步为人民服务的舞台,就是整个国家,全体人民的损失。
大损失!
“方队长,已经上了报的文章,怎么往下撤?”
“是啊,方队长,事情既然已经发生,你就不要再谦虚了,应该往前看,争取走上更大的舞台,好有能力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!”
方言脑瓜子嗡嗡的:“走上更大的舞台?”
两位记者一起点头:“对,我们不是说生产队长不好,只是尚京大队太小,限制了你发挥的空间,你应该走进更加广阔的天地,明白吗?”
方言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:“请问两位同志,我怎么才能走上更加广阔的天地,为更多的人民服务呢?”
两位记者齐齐一笑:“比如上大学进一步深造。
方言松了一口气。
吓死哥了:“呵呵,我明白了,多谢两位同志指点,我就是准备上大学呢。”
两位记者一起摇头:“方队长,你误会了,我们说的大学,不是一般的大学,明白吗?”
方言笑得很灿烂:“明白,你们是想让我上好大学是吗?”
两位记者点点头:“对,不瞒你说,我们来之前已经调查过了,你报的志愿是你们新原地区的大学,对吗?”
方言呵呵一笑:“对,新原大学,我们新原最好的大学,怎么样?”
两位记者摇摇头:“不怎么样,我们说的好大学,不是你们新原大学,是更好的大学。”
方言一摊手:“不好意思,我也想上更好的大学,可惜文化水平有限,考不上,呵呵!”
两位记者眼睛一亮:“方队长,果然我们没有看错你,既然你有这样的决心,那就等着好消息吧,相信结果会让你满意的!”
“什什么意思?”
方言一下子就不淡定了,听两个记者话里的意思,似乎有什么可怕的事情正在等着自己!
两位记者哈哈一笑:“方队长,如果我们说你能上北大,你相信吗?”
“是啊方队长,北大哦,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?”
方言:“”
“两两位同志,咱不不开玩笑好吗,能上新原大学,我就满足了,压根就没想过要上首都的大学啊!”
两位记者笑得那叫一个畅快:“哈哈,方队长,这你就不用操心了,只要你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,国家和人民是不会亏待你滴!”
方言突然笑了:“两位同志,感谢你们逗我高兴,一是我的成绩不行,根本就上不了好大学,二是我压根就没有报北大的志愿,就是想上也上不了啦!”
两位记者却不笑了,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:
“方队长,这个消息还没有公布,我们可以提前透露给你,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!”
“方队长,实话告诉你吧,我们听到一个消息,因为是第一届恢复高考,很多考生没有把握,报的志愿和自身的成绩不匹配,国家很可能会破格录取一些优秀的考生,到北大之类的重点学府去读书!”
方言:“”
“不不能这样,你们不能这样!”
方言麻爪了。
和别人不一样,他是真不想离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,大老远跑到外地上学。
向阳集团刚刚成立,正是利用开放前的空窗期,大肆发展的黄金时期,自己跑出去算怎么回事?
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后,有什么事情可以遥控指挥,哪怕相隔万里,也能召开视频会议。
现在别说视频,就是打长途电话都不容易。
如果方言在首都,并不是直接一个电话就能打到尚京大队。
要先接通首都邮电局的总机,让接线员接通新原地区的邮局总机。
再由新原地区邮局的接线员,接通新城县的总机。
再由新城县的接线员,接通尚京大队的电话。
一层一层转接下来,一旦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这个省级长途就算是白打了。
就算最终能接通,往往也是等很长时间,有时候一个长途电话,好几个小时才能接通都有可能!
很多长途电话,因为种种原因,效果非常差,要么就是听不清,要么就是声音太小。
这年头如果去邮局,打电话的地方简直就不是一般的乱。
这边喂喂喂
那边你说什么,大点声?
一个比一个嗓门大,几乎能掀翻屋顶!
其实,这年头最好的通讯方式,不是写信,也不是打电话,而是拍电报。
可惜,电报的费用高了一些,是按照字数收钱的。
不但正文要收费,就连地址也要按照字数收钱你敢信?
方言本来想的是在新原地区上大学,这样可以每周至少回家一次,有急事还可以当天赶回来,可以一边上学,一边操纵家里的生意。
可是,两位记者带来的消息让他惊喜不,是惊吓不,是惊恐。
一杆子支到首都,这还指挥个屁啊!
早知道会这样,方言说啥也要把作文写差点,宁可不上大学,也不能离开刚刚起步的事业!
两位记者面面相觑,没想到方言的反应居然这么大。
老实人也不该抗拒成这样吧,那可是首都大学啊,多少人做梦都去不了,看这小子的样子,似乎让他上北大,就跟要杀了他似的,到底这小子是几个意思?
“方队长,能告诉我们,你为什么不想上北大吗,是不是家里条件不好?”
“方队长,你放心,国家对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,是有补助的,实在不行,我们也可以帮你向上级申请,你是咱们省的骄傲,想来上级会酌情考虑一定的照顾!”
方言哭笑不得。
两位记者真是好人,比后世那些利用身份,到处讹诈企业的败类不知道强了多少倍。
可惜,越是这样,自己越要注意,一旦弄出一个艰苦奋斗,连大学都上不起的人设,下半辈子就不好混了!
“两位同志,实话告诉你们吧,我家庭条件还可以,虽然不富裕,但上学还是可以的,之所以我不想去首都,主要是不能抛下我们尚京大队的乡亲,我们的事业才刚起步,我要是走了,乡亲们怎么办”
接下来,方言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给两位记者讲起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,对乡亲们的深厚感情。
尤其是响应国家号召,在领导地支持下,刚刚成立了一个集体企业,准备带着尚京大队的全体社员,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
为此,上大学只能是在附近,这样方便兼顾工作,如果只能去北大读书,就只能不去了,什么时候等尚京大队的社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,自己再读书深造也不迟!
两位久经考验的记者都快感动哭了。
多好的农民,多好的同志,多好的生产队长啊!
尚京大队的社员,摊上这样一个大队长,是多么幸运,多么幸福啊!
“方队长,你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,可惜,上哪所大学,不是我们能决定的,我们也只能帮你向上级领导反映,希望你能慎重考虑,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啊!”
“是啊方队长,能上北大不容易,尤其是北大的新闻系,那可是我们俩做梦都不敢想的地方,你可要珍惜啊!”
“方队长”
两位记者苦口婆心,实在不想让方言放弃去北大读书的机会。
可惜,方言就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,无论他们怎么劝,脑袋都摇得像是拨浪鼓。
没办法,上辈子经历得太多,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很多美好的东西,在方言看来,只不过都是镜花水月而已。
如果是一般人,能去北大读书,做梦都能笑醒,祖坟都能冒青烟。
方言不一样,这辈子没打算端铁饭碗,更不想躺平。
说得好听是躺平,其实就是一种无奈。
如果能过人上人的生活,谁想摆烂?
很幸运,方言重生的时间节点非常好,正是大变革的关键时期。
很多人还遵循着过去的思想,按部就班走着以前的老路,需要几年,甚至十几年才能反应过来。
方言因为有上辈子的记忆,可以抓住机遇,提前起跑,远远把其他人甩在身后!
方言是这样计划的,也是这样做的,而且效果还很不错。
在这个私人还不能做生意的时候,他的事业就已经提前起步了。
如果远赴首都,刚开始发展的事业就要戛然而止,就算不会崩塌,也会停滞不前。
过几年,当他从北大毕业回来的时候,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期,黄花菜都凉了!
什么,方言完全可以重打锣鼓另开张,在首都那个更大的舞台发展?
别逗了,谁见过像方言这种纯种的草根,在首都那旮沓真正成为过江龙的?
首都是什么地方?
天子脚下,首善之地。
说句不好听的,扔块砖头就能砸到一片官宦子弟。
你一个外地人,还是土包子乡巴佬,跑到人家一亩三分地捞金,做什么春秋大梦呢?
千万别拿什么东哥之类的举例,那是因为不了解真相。
很多东西并不能只看表面,很多外表光鲜,看似人五人六的牛人,实际上只不过是人家的手套而已。
就算不是手套,也是人家等着屠宰的猪,小打小闹的时候还行,一旦长肥了,就是挨宰的时候!
最好的结果,也是被人摘了桃子,象征性给你留个体面,下半辈子看似风光,实际憋屈地活着!
这玩意不能怪别人,要怪就怪某些人没有自知之明。
换位思考,将心比心。
要是有一头猪跑到你眼皮子底下晃悠,还长得特别肥,最关键的还没有主人,你宰不宰它就完了?
方言可不想和那些动动小指头,就能捻死自己的泰子挡斗智斗勇,也不想给他们当手套。
手套说起来好听,其实就是狗或者替罪羊。
赚的钱大部分都进了人家的口袋,高兴了给你扔块骨头。
一旦出事,人家一推二六五,你就等着挨雷吧!
这种例子比比皆是,并不是耸人听闻。
根本就不用打听什么内幕,只要是那种犯了大事,还能安全跑路的,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况。
没有相当的关系安排,他们跑个毛线!
方言好容易重生一回,可不想仰人鼻息。
看似风光,其实一肚子憋屈,那种生活有什么意思?
在新城就不一样了,山高皇帝远,人家那些二代们也顾不上这里。
趁着大变革的时候,迅速成长起来,只要不被本土势力吃掉,二代们的手一般不会伸这么长。
开玩笑,人家眼皮子底下的猪都杀不完,哪有功夫跑到鸟不拉屎的新原搞事情。
要搞也是顺手为之,发现不好搞就算了,根本就浪费不起那个时间!
其中的种种利弊,方言早在重生之初就已经核算过了。
绝对不会为了名声好听,就脑子一热,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。
去北大上学固然风光,损失的东西却远远比得到的多。
白白浪费几年时间不说,关键是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,这是无论用多长时间也无法弥补的!
为了表示对两位记者的敬意,方言这次动了真格的,亲自下厨,在家里招待他们。
见方言为了招待自己,竟然连家里下蛋的母鸡都杀了,两位记者感动得哇哇的。
多朴实的老百姓,多纯朴的小伙子啊,难道自己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被逼去北大读书,放弃造福家乡父老的光荣梦想
靠,被逼着去北大读书,听着咋就这么别扭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