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棉花糖小说网>玄幻魔法>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最新章节列表> 第1150章 红星车队带来的热潮,人人都有工作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50章 红星车队带来的热潮,人人都有工作(1 / 1)

全极性霍尔开关用于检测加热组件温度,通过磁场变化控制加热功率,防止过热。

微电路板监测内锅温度,自动调节电热盘功率,实现精准控温。

夏中肃教授看了设计图纸,扶了扶眼镜框:

“爱国,只是做饭而已,用得着搞这么高科技吗?”

夏中肃差点说出这是用高射炮打蚊子之类的话。

也难怪了。

现在的微电路板是高科技,主要用在了国防领域、铁道运输领域,用来做饭简直不要太奢侈。

“咱们辛辛苦苦搞这些东西为了什么?不就是让大家伙能过上好日子,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,电饭锅肯定要走进千家万户。”

“我听你的。”夏中肃没再说什么,拿起图纸装进了袋子里面。

他就是这样的性子。

即使搞不明白,只要是上面的任务,都能不打折扣的完成。

夏中肃教授离开后,李爱国开始考虑电饭锅外壳的问题。

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,应该使用铁制外壳,技术难度低,成本低。

只是也有缺点。

容易生锈,另外如果使用不当,还可能会漏电。

最好还是使用工程塑料。

想到这里,李爱国联系了兰州化工方面,现在兰州化工除了生产工程塑料外,还造出了压塑机以及注塑机。

大到水桶,水箱,小到杯子塑料零件之类的都能制造。

听说前门机务段工作室需要一些塑料外壳,兰州化工毫不尤豫的答应了下来。

这就是提前布局的好处,要是所有的东西都要靠着前门工作室研究生产,太眈误时间了,也造不出来。

“爱国,吃饭了。”傍晚,野生汽车专家从机械厂回来,顺带着打了饭菜,跟李爱国和宗先锋一块吃饭。

女人爱八卦,男人爱唠嗑,人类本质上就是一个吃瓜机器,全世界都一样。

几人一边吃一边聊,野生汽车专家聊起机械厂的事情。

“我听工人说,机械厂那边提高了四不象的预期产量,还喊了口号。”

李爱国抬起头,问道:“产量可以提,质量一定要保证,你下次提醒点刘峰。”

“恩,我当时就发表了意见,只是这刘峰好象有点软。”野生汽车专家压低声音。

“他这人就那样。”

李爱国也没多想,毕竟生产任务交给了机械厂,前门机务段只负责验收,也不方便冒然插手人家的生产工作。

吃完饭之后,野生汽车专家去加班了,宗先锋帮着李爱国造电饭锅加热盘。

邢段长溜达进来,看着两人正在忙活,叹口气说道:“爱国,这事情有些难办啊?”

“段长,什么事情?”李爱国知道邢段长没工作不会特意跑来,站起身给邢段长倒了一杯茶,然后问道。

“车队的事情,现在红星车队开始训练了,段里面不少年轻人都要求添加,还有其他厂子里的年轻人也要添加。”邢段长开口说道。

李爱国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情,结果就这,这一点李爱国早就预料到了。

红星车队还有几个月就要跟本甜车队在马恩岛进行比赛,连报纸上都刊登出来了。

这年代的年轻人还是很有血性的,一听说要比赛,都想着报名参加。

“段长,这是没办法的事情,车队的名额有限,到时候能上场比赛的,估计也就五人吧,再者说,有热情我们理解,但是也要有能力。”

“这么着,车队如果能拿出几个名额,让那帮小子比试,谁赢了谁进入车队,怎么样?”

李爱国考虑的是车队的比赛问题,而邢段长要考虑的就多了。

外厂、外单位的领导们电话打到他办公室里,总得给点面子。

“两个名额,不能再多了。”李爱国想了一下。

要是能筛选出好苗子那更好,要是技术不行,大不了让他们当替补。

“多谢了。”邢段长也知道这事儿让李爱国为难了。

他递出两根烟,又看看工作台上的加热盘子和锅蛋,问道:“你这是做的电饭锅?”

电饭锅是稀奇物,不过邢段长和机务段的主要领导家里面都有。

“恩,随便做的,一点小东西。”李爱国点点头说道。

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邢段长也稍稍松口气,现在李爱国这边要盯着武装直升机的研发,还要管着摩托车队,确实不应该再开大项目。

“段长,我这边还需要一些材料”

“你直接跟物资科打招呼。”

邢段长摆摆手,着急忙慌的离开了。

他得赶紧把摩托车队两个名额的事情给公布出去,让段里面的年轻人,和外厂的领导们都消停点。

每天被电话轰炸,差点连办公的时间都没有了。

李爱国还是低估了添加红星车队对那些年轻人们吸引。

晚上八点多,李爱国骑着摩托车回到四合院里,刚进门就看到三大爷和三大妈正在家里跟陈雪茹扯闲篇。

看到李爱国回来,陈雪茹如释重负,站起身道:“爱国哥,三大爷来询问摩托车队的事儿。”

李爱国惊讶:“三大爷,你要当摩托车手?”

“那不能够,我要是年轻个几十岁还真想试试,我是给解成报名的。”三大爷说完,又压低声音说道:“听说车队的摩托车手每个月有十块钱的补助,还能拿到肉票。”

“咱们都是一个大院里的邻居,能帮忙,你就帮一下吧。”三大妈也说道。

李爱国将帆布包递给陈雪茹,冲着两人笑着说道:“可以啊,不过我建议你们先给阎解成准备一副拐杖,要结实点的。”

“好端端的要什么拐杖?”三大爷愣神。

李爱国回道:“赛事摩托车和一般的摩托车不同,速度至少要达到两百多公里每小时,知道是什么概念吗?要是摔倒了,那不是青一块,紫一块的,而是东一块,西一块的。”

“这样看来,拐杖还不太够。”

李爱国倒是没有吓唬三大爷,马恩岛赛事每年都要死人。

三大爷的脸色变了,可是又觉得这是个机会。

“不报名了,我们不报了。”三大妈连忙拦住了三大爷的骼膊,将他拉了出去。

两人离开后,许大茂也敲开门进来了。

“你也要报名?”

“那倒不是,我才没那么傻呢。”许大茂小声说道:“我听说那赛事摩托车跟一般的摩托车不一样,特别的大,能不能让我骑在赛事摩托上拍张照片。”

李爱国:“”

要说鸡贼,那还得是许大茂。

竟然提前走上了炫富的赛道,要是放在后世,肯定是操作杀猪盘的好手。

咱李爱国自然不能让这股歪风邪气蔓延,正打算拒绝。

刘岚从外面冲进来,一把揪住了许大茂的耳朵,将他扯了出去。

“三天不挨打,你上房子揭瓦啊。”

随后,就是许大茂的苦苦哀求声。

好嘛,夫纲不振啊。

红星摩托车队招募两名队员的事情,闹得比李爱国想象的还要大。

第二天清晨来到机务段,驾校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。

驾校校长蓝祥亲自主持招募,段里面的领导负责监督,气氛十分热烈。

招募的条件很简单,只要年满18周岁,拥有摩托车驾驶证就可以了。

招募的方式更简单了,只要能通过考核就可以了。

只是这考核的难度有点大罢了。

李爱国并没有关注这些事情,只是在场边看了一阵子,便回到了工作室里面。

半个月后,兰州化工厂送来了第一批塑料外壳,为了加强外壳的强度,李爱国还在底部设计了加强筋。

李爱国打算造的电饭锅,内胆是不锈钢,里面锻造了花纹,可以做到不粘锅的效果。

倒不是制造不出特氟龙不沾涂层,而是那玩意据说在高温下有毒,还是应该小心点。

不锈钢复合锅胆也能做到差不多的效果,只是工艺麻烦一点。

“锻工?爱国,我是锻工啊,我啊。”李爱国下了班正蹲在门口摆弄刚搞到手的不锈钢和铝材,刘海中凑了过来,眼睛直勾勾的盯在那两块材料上。

“爱国,你打算用这玩意做什么?”

李爱国看到刘海中,猛地一拍脑门子,既然有锻工师傅,自己还瞎忙活啥啊。

“二大爷,我打算做一个锅胆,要求里面和外面是不锈钢,中间层是铝材,能搞定吗?”

“什么叫做能搞定吗?这不就是复合活儿吗,我以前没少做。”刘海中接过两个板材拿在手里拎了拎,问道:“有什么具体的技术要求吗?”

李爱国站起身给刘海中递了根烟:“这玩意先要胚料迭合,边缘要对齐了,要不然热轧的时候会卷边,热轧复合的时候,要使用双辊热轧机一次性轧制,最后还要使用平板硫化机冷压校平。”

“这真是锅胆?怎么这么复杂?”刘海中是老师傅了,一听就知道李爱国的方案没问题,但是技术难度确实不小。

“这还没完,等锻造出来后,还要使用毛划法锻造,在上面留下方格子,这样才能不粘锅。”李爱国已经尽量简化了。

“好象有点难度,我得找几个老师傅商量一下。”刘海中此时也有些心虚了。

“这是图纸,你先带人研究一下,要是能搞成的话,这锅胆以后就归你们前门机务段造了。”李爱国也不是小气人,直接画了张大饼。

“这么复杂的玩意,需要造多少?”刘海中吃到大饼,也来了精神。

“第一批两千个吧,以后至少能上万。”

听到这个,刘海中的嘴巴有些合不拢了。

十万口锅胆,那以后轧钢厂改名叫做锅厂得了。

“每口锅的加工费翻倍。”

“成交。”刘海中一口答应了下来。

开玩笑,要是再拿下这批订单,轧钢厂改成了锅厂,那刘海中肯定能当上车间主任。

刘海中也顾不得休息了,回到家跟二大妈说了一声,便带着图纸和材料急匆匆的朝着轧钢厂奔去。

易中海下班回来,刚好看到这个,眼睛微微眯起:“不用问了,李爱国又给刘海中布置什么任务了,这刘海中,没有一点二大爷的体面了,就跟李爱国的哈巴狗一样。”

一大妈提议:“老头子,你是钳工,技术不比刘海中差,也找一下爱国,说不定也能当车间里的领导。”

易中海一时间有些心动了,不过很快就摇摇头:“让我跟这小子低头,门儿都没有。”

易中海本来已经走到月牙门旁了,又停住了脚步,只见李爱国又把南易喊了过去。

“这就怪了,刘海中好歹是个技术师傅,能够造点东西,南易就是个厨子,李爱国请他干什么?”

干什么。

当然是研究煮饭了。

电饭锅煮的饭是不是好吃,全靠电路板控制温度和火候,什么时间该加热,什么时间大火、小火都是有讲究的。

小本子那边的电饭锅为什么能走高端路线,就是人家认真研究过。

李爱国对煮米饭没研究,但是南易懂啊。

李爱国可不会错过薅羊毛的机会。

“煮白米饭?”南易也被李爱国的要求给惊住了。

“煮好吃的白米饭。”李爱国把自己的想法讲了一遍。

南易听说自己的厨艺能够跟电饭锅这种高科技联系上,当时就来了精神。

“爱国,你别说,我还真研究过。我师父传给我的菜单里,有《随园食单》的一部分残页,上面记录了袁大师的一道名菜,白米饭。

据说这种米饭颗粒分明,入口软糯,甚至可空口吃三碗,只是这部分缺失了一些。”

南易说着话,有些遗撼的说道:“我这两年一直在整理,尚且没有复原。”

“我可以出大米。”李爱国拍拍南易的肩膀:“咱们一块复原出来。”

“好啊。”南易没有尤豫就答应了下来。

他之所以没完成复原,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缺少材料,毕竟大米还是很贵的。

刘海中去了轧钢厂,南易转身回家做准备,李爱国点上根烟笑了。

这就叫做人人都有活儿干。

随后,李爱国向前门机务段申请了一批科研大米,足足五十斤。

南易家的锅灶烧了起来,很快四合院里就飘起了米饭的香味。

大铁锅连接了温度计,李爱国拿着奔着站在旁边拿着记录本记录温度和锅里面的水位。

堂屋里摆了一张四方桌。

三大爷,三大妈,二大妈,何雨水和刘大娘,以及大院里的几个老婆子小媳妇们面前,都摆了一口碗。

这些住户是大白米饭品鉴团。

“米饭什么时间做好啊。”三大爷这会已经乐得合不拢嘴巴了,能白白吃到米饭,能不乐吗?

“阎埠贵同志,这是科研工作,讲究的是按计划进行,你要是再喧哗,我现在就把你请出去。”许大茂担任分数统计员,和纪律委员,这会正拎了个小棍坐在门口。

三大爷缩了缩脖子不吭声了。

阎解成又举起了手:“只是吃白米饭,有些太单调了,能不能加菜。”

许大茂拿起小棍一指阎解成:“滚。”

阎解成:“我也就是这么一说。”

片刻功夫之后,第一锅饭煮好了,数量不多,每人小半碗。

热腾腾的米饭放在碗里面,大家伙用勺子挖了一口,放在嘴里面慢慢品尝。

“九分,水分有点多了。”

“八分,太黏了。”

许大茂把分数记下来,最后看向了三大爷:“你别只顾着吃啊,打分。”

三大爷这会已经将一口碗米饭全都吃了光了,举起碗:“再来一碗。”

李爱国:“”

许大茂:“”

南易:“”

由于考虑到众人口味的不同,品鉴团在结束了第一轮后,又邀请了一批人。

一大妈从三大妈那里得到消息,兴奋的跑了回去:“老头子,爱国请大院里的人去品尝米饭,你也去吧?”

“不去不去,我看这李爱国就是想讨好大院里的住户,我活大半辈子,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吃米饭是科研活动的。”易中海有些想念贾东旭了,要是贾东旭还在的话,现在已经去告李爱国了。

不过不着急,傻柱再有两年就出来了。

他可以把这事儿记在小本本上,等以后再跟李爱国算帐。

“你不去的话,那我去了啊。”一大妈见易中海固执,自己转身要出去。

易中海在背后喊道:“能不能给我捎一碗米饭回来。”

一大妈:“”

易中海尴尬的笑笑:“要是咱们都吃饱了,那晚上就不用做饭了。”

大院里的住户们对于科研米饭极为欢迎,既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,又能做贡献,世界上还有比这还好的任务了吗?

整整三天时间,南易家的锅灶就没休息过,足足煮了几十锅饭。

“就是这个了。”李爱国看着材料本上的步骤,点头道:“这次煮的饭比郭大厨留下的残页上记录的方法煮的,还要更好吃一点。”

南易也点头赞成:“估计郭大师也不会想到,煮饭能够随时根据温度,调整气压来火候吧。”

提起这个,南易心中就有些佩服了。

最开始的几次煮饭中,使用的完全都是残页上记录的办法,效果也很不错,那些品尝员们都打出了9分的高分。

但是李爱国却提出来,应该要再进一步,把气压也考虑进去,为此还改造了南易家的大铁锅。

结果。

显而易见。

加了压的米饭,熟得更快,味道更好了,品尝员们全都打了10分。

李爱国将材料本收起来,来到堂屋里,三大爷拿着大碗,捂着肚子说道:“爱国,再来一碗。”

李爱国:“”

一场轰轰烈烈的煮米饭科研任务,就这么结束了,很多住户都觉得这任务完成得好象是太快了一点。

另外一边,刘海中带着几个老锻工也锻造出了不锈钢锅胆。

周一上班,李爱国带着锅胆到前门机务段工作室内实验了一下,确实不粘锅。

电路板,外壳,锅胆全都到位了,李爱国这边开始组装,邢段长又过来了。

“还真被你鼓捣出来了?”

“段长,我想小批量制作一批,先在咱们前门机务段内部使用,要是没问题的话,再推出去。”李爱国站起身回答。

“能够自动煮饭,保温的锅子,咱们段里面正好需要,我先给食堂送去,”

邢段长带着两个电饭锅屁颠屁颠的离开了。

前门机务段有不少职工因为工作原因,作息不规律,吃冷饭,几乎个个都有胃病。

电饭锅送到食堂里,胖大厨学会怎么使用之后,很快就派上了用途。

“这玩意好用啊,只要按下去什么都不管了,今天晚上就用这个煮饭了。”

李爱国这边则设计了几种不同的电压,打算把电饭锅卖到港城和小欧、北美洲那边。

“真漂亮啊。”陈雪茹来到工作室看着电饭锅,开口说道。

“要是在上面画个红色五角星就更漂亮了。”陈雪茹指着电饭锅的控制板位置说道。

“这倒是个好主意。”李爱国摸了摸下巴,白色的锅体配上红色的商标,看上去美观大方上档次。

“还有水量呢,水量多少是米饭好不好吃的关键。”陈雪茹作为小厨娘又提出了问题。

这个倒是好办。

咱们国人有个传承多年的煮饭技巧,是外人不知道的,那就是只要把食指插进锅里面,水面淹没食指的第一个关节,水量正合适。

简单易懂,清淅明了。

李爱国把这点写在了说明书上。

下午三点多,前门机务段里人来人往。

来自宁局邕段领导结束了货运上的学习参观,来到了货运车间办公室内,准备继续交流学习。

两人其中一个是宁局邕段的货运车间刘主任,一个是负责货运调度的周调度。

“大家伙还没吃饭吧,我让食堂把饭菜送来,咱们边吃边谈。”前门机务段的赵主任主动提出来。

这年月就这样,大家伙忙着搞工作,连吃饭的空都没有。

“随便吃点就可以了。”刘主任点点头,现在已经是下午了,能够吃上热乎饭菜就算是好待遇。

随后,几盒饭菜被送到了办公室里面,

“不对啊。”刘主任打开铁腰子饭盒,只是看一眼就感觉不对劲。

“怎么了?”赵主任皱眉头:“这菜又什么问题?是不是看上去不新鲜,应该是在锅里面焖久了。”

“不是饭菜,是米饭。”

“米饭确实不象是剩饭。”周调度也打开了饭盒子。

“算了,赶紧吃饭吧。”

刘主任也没多想,拿起筷子扒拉了一口米饭,刚进到嘴里面,脸色就变了。

米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,还有弹性,这是他吃过的最好的米饭了。

“老赵,你这米饭是哪里来的?”刘主任咀嚼两下进到肚子里面,以往吃饭时总会疼痛的胃部,现在有热气在四肢百骸中蔓延,说不出的舒服。

“食堂中午的剩饭啊,你不会以为自己是领导,我就得让食堂给你做小灶吧,再说了,这么短的时间,也做不出来。”赵主任跟刘主任是老朋友了,半开玩笑的说道。

“剩饭都能这么好吃难道是米的原因?”

“这个我就不清楚了,不过我们用的都是从东北来的大米,没什么特殊的。”

“先吃饭。”

刘主任这会也顾不得询问了,拿着筷子将饭盒里的大白米饭吃得一干二净,

随后,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。

“我想去你们食堂看看。”

(本章完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