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棉花糖小说网>其他类型>大明:战锤1626最新章节全文无弹窗> 第十四章 老子的队伍刚开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十四章 老子的队伍刚开张(1 / 1)

酉时(下午五点),王恭厂。

落日西沉,将天边染成一片血色,映照着断壁残垣,更显凄惶。

【我胡汉三——不对,我钟薛高又回来了!】

钟诚却雄赳赳、气昂昂地踏入了这片废墟。他早上离开时,还是个破落户,小旗官;黄昏归来,已是正千户、协理官。

这正是:仰天大笑出门去,今天归来是上官!

不仅官职高了,身后的队伍也长了,足足有几十号人。这些人并非空手而来。因王恭厂爆炸导致周边道路堵塞,他们只得或扛或背或抬,带着帐篷被褥、锅碗瓢盆、米面粮油,乍看之下,倒象是在举家逃难。

其实,这些人都是魏忠贤派来服侍范德彪和马冬梅的内官。为首的是内官监右监丞郑大奎与宫正司掌记王小娥,一个负责基建营造,一个负责规矩礼数。

队伍里还混杂着御马监派来负责外围警戒的几名带刀官校、司设监派来布置帷帐器具的匠人,以及惜薪司派来掌管柴炭供暖的火者。浩浩荡荡,俨然一支小型宫廷服务团。

到了王恭厂,钟诚才发现此地比早晨热闹许多。大批锦衣卫力士已将这片局域封锁戒严,暂领其事者,正是上午派他来此的李若涟。

可惜钟诚并非明史专家,否则他就会知道,在闯军破城之际,时任锦衣卫指挥佥事的李若涟曾率麾下千馀锦衣卫固守金水桥,欲为崇祯皇帝逃跑(上吊)争取时间,最终全员战死,他本人亦自刎殉国——此乃大明锦衣卫的最后一战,虽于事无补,仍堪称悲壮。

此刻的李若涟一身风尘,正指挥手下清理废墟、设立岗哨,一抬头便看见了身着崭新青织金飞鱼服、意气风发的钟诚。

他眼神复杂了一瞬,随即快步迎上,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,拱手道:“钟千户!半日不见,刮目相看,恭喜高升!”

钟诚立刻还礼,姿态放得极低:“李大人折煞卑职了!全赖上官提携、陛下隆恩。上午若非大人派遣,卑职也无此机遇。大人仍是卑职的上官,一切但凭吩咐。”

这番姿态让李若涟心中受用,神色也自然了许多:“你我品级相同,还称什么大人?李某托大,便唤你一声薛高贤弟了。”

“成甫兄抬爱,小弟却之不恭。”钟诚从善如流,当即改了称呼。

二人寒喧之际,范德彪与马冬梅却无丝毫停留,对周遭忙碌人群视若无睹,径直钻入了那艘依旧冒着丝丝青烟的雷鹰炮艇残骸之中,想必是去搜寻幸存同伴,或是清理重要物资。

这时,内官监的郑大奎凑了过来,面带难色地请示:“钟协理,您看……两位真人既已入了天舟,咱们这安顿之事……”

钟诚顺其目光望去,只见空地上瓦砾遍布,确实无处下脚。他略一沉吟,转向李若涟道:“成甫兄,眼下最要紧的,是给两位神使清理出一片洁净宿处。可否请您调派些人手……”

“且慢,且慢,非是愚兄调派。”李若涟却摆了摆手,似笑非笑地指向身后锦衣卫,“薛高贤弟,这些,皆是你的人马。”

他神色一正,交代起正事:“因王恭厂灾变,卫中弟兄死伤惨重,各千户所皆人员不整。按制,你麾下应有十百户之兵,然眼下实在抽调不出。经上官决议,暂拨两个百户所,并你原本所属那一总旗,归你辖制。”

理论上,锦衣卫只是一个“卫所”,定额五千六百人,下设五个千户所。然至明末,锦衣卫已膨胀为庞然大物,定额五六万之众,千户官数以百计,其中多有闲住千户(只领俸禄不办事)、勋位千户(恩荫)及各类文职千户。

故而,既无可能,亦无必要为每位千户配齐一千一百二十名部下——但是,钟诚不一样。

他是“实授掌印”的北镇抚司千户,乃需在要害部门管事、承担具体职责的实权军官。依制,他理应配齐十个百户所,拥有完整建制。李若涟所言“按制”,正指此“实授官”的理想标准。

魏忠贤先升其为千户,再授协理,亦是令他带着本部人马管理王恭厂一应事务。否则,光杆司令一根,还能协什么理?

然理想丰满,现实骨感。王恭厂大爆炸令锦衣卫系统损失惨重,人手空前紧张。能挤给他两个百户所,外加其原属一总旗老部下,已是看在他新得圣宠、肩负要务的份上,给出的“优先配置”。

“老周,老吴,且过来。”

李若涟扬声唤来两名百户官,指着其中红脸大汉道,“其一,便是令先尊旧部,原校尉营百户周祥安所领之百户所,人员尚算齐整,你也相熟。”

周祥安激动抱拳,声若洪钟:“末将周祥安,参见千户大人!往后但凭大人驱使——我们百户实有七十多名弟兄,个个皆是好儿郎!”

“原是周老哥!”钟诚当即笑着上前,亲切托住其臂膀,心下暗道:【只吃了三分之一的空饷——在这年头,实在太忠诚了!】

他的这声“周老哥”叫得情真意切,因原主记忆瞬间涌现——这位周祥安,曾是其父钟勇麾下得力总旗,是看着他长大的老部下,绝对的自己人。

他亦欢欣鼓舞,【有周百户在,我便有了主心骨,不致抓瞎。】

李若涟又指向另一名面带忐忑的中年瘦子:“这位是原力士营的百户吴德顺,他麾下……实有多少人来着?”

吴德顺忙抢步上前,对钟诚深躬一礼,脸上堆着讨好笑容:“回千户大人,实有……四十馀人。”声带忐忑,却无徨恐。

【好家伙,吃了三分之二的空饷——倒也寻常。】钟诚闻言,和煦一笑:“吴百户不必紧张。钟某世代亲军,卫所里的情形岂会不知?”

【没关系,现在是创业期,人少点也没事。】他心下明了,王朝末年的兵伍,不吃空饷才是异数。且吴德顺所吞空饷,多半只有微末落入自家腰包,馀者皆需孝敬上官,否则这百户之位早坐不稳了。

他转向李若涟,抱拳正色:“眼下局面艰难,能得两位百户弟兄相助,已是上官体恤!”

李若涟点头,压低声音:“人员编制乃兵部与卫中所定,轻易动不得,亦无空额予你。然……如今你奉旨协理王恭厂事务,护卫、营造、巡查,诸事繁杂,仅凭现有兵力,定然捉襟见肘。依惯例,遇特殊差遣,可临时招募‘帮闲’、‘效力’之人,只是所需粮饷,须你自行筹措。”

【大明‘临时工’吗——我懂的!】

正因在编人员或不足、或无能,锦衣卫高官——尤以依附魏忠贤的“阉党”成员为甚——为有效执行监视、缉捕、恐吓等务,遂大量招募编外“帮闲”、“干事”、“白役”。

此辈为讨好上司、赚取外快,行事往往更凶狠跋扈、不择手段,敲诈勒索、罗织罪名、欺压百姓,无所不为。

京中崔应元、天津孙云鹤、苏州杨寰之流,本皆市井无赖,正是凭此“临时工”之阶,一跃而成锦衣卫高官。

亦因正式锦衣卫与此等凶恶“帮闲”沆瀣一气,方使锦衣卫形象自明朝前期的“天子亲军”,彻底堕落为“魏阉爪牙”——无怪乎崇祯爷看不上厂卫。

送走李若涟,钟诚将周祥安与吴德顺留了下来。先说了几句“精诚团结”、“为国效力”的场面话……

“……好了,二位皆是钟某臂膀,空谈无益,总需有些实在之物,方好教弟兄们安心效力。”

他不再“画大饼”,径直从怀中取出一份札帖,置于二人面前,从容笑道:“你们且看!”

两位百户官定睛一看,浑身一震,双目圆瞪,方才那点敷衍疑虑倾刻烟消云散,转为难以置信的狂喜,异口同声地颤声说道:

“大…大人!这…这是……?!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