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棉花糖小说网>都市言情>人生轨迹之重生笔趣阁小说> 第126章 两人又在生闷气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26章 两人又在生闷气(1 / 1)

周一清晨,别墅在晨曦中苏醒。短暂的周末亲子度假如同一剂高效的舒缓剂,让每个人都容光焕发。

乐希早早起床,和爱琪、儿子珩珩一起吃了阿姨准备的丰盛早餐。他今天穿了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,准备去“维度”画廊处理积压的事务。

“爸爸,上班班?”珩珩坐在儿童餐椅上,用小勺子舀着燕麦粥,眨着大眼睛看着乐希。

“嗯,爸爸去上班。”乐希俯身亲了亲儿子奶香的小脸蛋,“珩珩在家要听妈妈和阿姨的话。”

“珩珩乖。”小家伙用力点头,逗得爱琪和乐希都笑了。

乐希又走到爱琪身边,在她唇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,手自然地抚上她的孕肚:“老婆,我去公司了,你一个人回学校,路上一定小心,到实验室给我发个消息。中午记得按时吃饭,别光顾着忙项目。” 他的眼神黏腻,带着毫不掩饰的依恋。

“知道啦,乐总,你快走吧,再啰嗦要迟到了。”爱琪笑着推他,心里却因他事无巨细的关心而泛甜。

送走乐希,爱琪在阿姨的帮助下,也给珩珩收拾利索,自己则换上了舒适宽松的孕妇装,准备去学校实验室。她的研究生项目进入了关键的数据分析阶段,虽然工作室合并后压力减小,但学业上她从不懈怠。

司机将爱琪平稳地送到学校。研三的校园生活,更多的是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。爱琪和导师、同学沟通了项目进展,便沉浸在一堆数据和文献中。思维的碰撞和学术的专注让她暂时从家庭琐事中抽离,感受到另一种充实的快乐。

中午,她和同实验室的几位同学一起去了学校食堂。虽然乐希更希望她去外面环境更好的餐厅,但爱琪很喜欢食堂这种充满烟火气和青春氛围的地方,偶尔换换口味也觉得不错。

几人找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,边吃边聊着实验中的趣事和未来的职业规划。爱琪因为孕期,吃得比较慢,也听得比较多。她拿出手机,习惯性地刷了刷朋友圈,看看朋友们的新动态。

忽然,一条本地知名高端早教中心“启迪乐园”的推广链接吸引了她的目光。链接里展示了明亮整洁的教室、丰富多彩的益智玩具、还有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进行音乐、艺术、体能活动的欢乐场景。配文是:“抓住宝贝黄金启蒙期,给未来一个更好的起点!”

爱琪的心猛地一动。珩珩快两岁了,按照年龄,下半年九月份就可以考虑送入幼儿园的托班。小家伙聪明活泼,但一直是在家人和阿姨的环绕下成长,很少接触陌生的同龄人和集体环境。是不是应该提前让他去早教机构适应一下?感受一下有规律的小集体氛围,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,也能开发一下潜能?

这个念头一旦升起,就有些挥之不去。她几乎能想象出珩珩在那样一个充满童趣的环境里,可能会有的新奇和兴奋,当然,也可能会有短暂的分离焦虑。

她几乎没怎么犹豫,直接点开那条朋友圈,选择了转发给乐希。并在后面附言:「刚刚刷到的,感觉环境不错。想到珩珩下半年可以考虑上幼儿园了,要不要先带他去类似的早教中心体验一下?适应一下集体生活?你觉得呢?

发完消息,她放下手机,继续和同学吃饭聊天,心里盘算着如果乐希同意,可以找个周末先去实地考察一下。

与此同时,“维度”画廊附近的的一家高级西餐厅内,乐希正和顾名辰共进午餐。两人聊着画廊近期的一个当代艺术展的筹备情况,以及酒吧“时光虫洞”下个季度的营销方案。

“林彦那边说,‘虫洞’想搞个主题派对,结合一些沉浸式戏剧的元素,你觉得怎么样?”顾名辰切着盘子里的牛排,问道。

“想法不错,但具体执行要细化,安保和体验感要平衡好。”乐希抿了口红酒,思路清晰,“你让策划部先出个详细方案看看。”

这时,乐希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,显示是爱琪发来的微信消息。他随手点开,看到了那条早教中心的链接和爱琪的留言。

快速浏览完链接内容,乐希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。早教中心?让珩珩去那种地方?

顾名辰察觉到他一瞬间的走神,挑眉问:“怎么了?爱琪有事?”

乐希把手机屏幕转向顾名辰,语气带着一丝不以为意:“老婆问,要不要送珩珩去早教中心体验一下,为下半年上幼儿园做准备。”

顾名辰瞥了一眼,耸耸肩:“早教?现在好像挺流行的。雅可之前也提过一嘴,说哪个朋友的孩子去了,感觉还行。不过我觉得没必要那么早把孩子送出去吧?家里有人带,环境也好,去那种机构,孩子多,容易生病,老师哪能像家里人一样照顾得精心?”

这话简直说到了乐希心坎里。他收回手机,眉头并没有舒展:“是啊。珩珩才多大?家里有阿姨,有爸妈看着,想玩什么、学什么,家里不能创造环境?非得去那种挤满小孩的地方?而且现在各种病毒也多……”

他越想越觉得不妥。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珩珩在一个陌生环境里,可能因为找不到家人而哭泣,可能被其他孩子不小心推搡,可能因为卫生问题而生病……每一个画面都让他无法接受。他的儿子,在他的羽翼下被保护得好好儿的,何必早早去经历那些不必要的“锻炼”?

他几乎没再犹豫,直接拿起手机,拨通了爱琪的电话。这件事,他觉得在电话里说清楚比打字更好。

学校食堂里,爱琪的手机响了起来,屏幕上跳动着“乐希”的名字。她有些意外,以为他有什么急事,连忙对同学们示意了一下,拿起手机走到相对安静的走廊接通。

“喂,乐希?怎么打电话过来了?看到我发的链接了?”爱琪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。

电话那头,乐希的声音传来,语调平稳,但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:“宝宝,我刚和名辰在吃饭,看到你消息了。关于早教中心的事,我觉得没必要。”

爱琪愣了一下,没想到他反对得这么干脆:“为什么没必要?我觉得让珩珩提前适应一下集体环境挺好的呀,而且也能学到点东西……”

“学东西?”乐希打断她,语气里带着点不认同,“他现在这个年纪,最重要的就是玩,开心健康地成长。家里什么没有?玩具、绘本、空间,哪样亏待他了?你想让他学什么,我们请专业的老师到家里来一对一教不行吗?环境干净又安全。”

“这不是亏待不亏待的问题,”爱琪试图解释,“这是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同龄人,学习怎么和小伙伴相处,怎么在集体中遵守规则,这和在家的体验是不一样的。”

“有什么不一样?”乐希的反问很快,“规则?他才两岁,需要学什么复杂的规则?和小伙伴相处?小区里不是也有差不多大的孩子吗?让阿姨多带他去儿童乐园玩玩就行了。去早教中心,一周就那么一两节课,能有多大效果?反而要折腾孩子,折腾大人接送。而且,”他加重了语气,“老婆,你现在怀着孕,本来就辛苦,再为这个操心,我更不放心。”

他又搬出了担心她身体的理由,但爱琪听得出来,这主要还是源于他对珩珩过度保护的心态,以及对早教机构本身的不信任。

“乐希,你不能总把他圈在家里……”爱琪有些无力。

“我不是圈养他,我是给他我认为最好的保护和环境。”乐希的语气强硬起来,“宝宝,这件事听我的。珩珩还小,不需要去什么早教中心。等他再大一点,直接去好一点的幼儿园就是了。到时候我们肯定要仔细考察挑选,但现在,没必要提前去受那个罪。”

他顿了顿,语气稍微放缓,但依旧带着终结话题的意味:“你安心完成你的项目,照顾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,珩珩的事情有我操心。好了,我这边还在和名辰谈事情,先挂了。”

说完,不等爱琪再回应,乐希那边便结束了通话。

爱琪握着手机,听着里面传来的忙音,站在食堂走廊的窗边,一时有些回不过神。窗外的阳光明媚,学生们欢声笑语地走过,但她心里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,闷得难受。

她只是提出了一个很多这个年龄段孩子父母都会考虑的建议,甚至只是“去看看”、“体验一下”,并非立刻就要报名缴费。为什么在乐希那里,就变成了需要如此坚决抵制的事情?他那句“听我的”,带着熟悉的、不容挑战的专制,让她刚刚因为周末度假而变得柔软的心,又微微沉了下去。

她理解他的担心,也明白他对孩子视若珍宝。可是,这种全方位的掌控和过度保护,真的对珩珩的成长好吗?难道在他的世界里,只有在他视线可控范围内的一切,才是绝对安全的吗?

一种微妙的沮丧和失落感,伴随着孕期敏感的激素变化,悄然蔓延开来。她感觉,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他们之间,似乎存在着一条需要艰难沟通和磨合的鸿沟。

西餐厅里,乐希挂了电话,将手机放回桌上,表情恢复了平静,仿佛只是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顾名辰看着他,了然地问:“怎么?爱琪坚持想去?”

“她也就是一时兴起,看到别人发觉得新鲜。”乐希拿起刀叉,继续用餐,语气笃定,“我跟她分析清楚了,她应该能明白。珩珩现在去早教,弊大于利。没必要。”

顾名辰点点头,表示赞同:“也是。孩子小时候还是在自己身边放心。那些机构,宣传得天花乱坠,谁知道实际怎么样?而且现在确实病毒多,小孩子抵抗力弱,聚在一起容易交叉感染。雅可那个朋友的孩子,上了早教后,好像就感冒了好几次。”

两个男人在这个问题上迅速达成了共识,都认为将幼小的孩子置于一个无法完全掌控的陌生集体环境中,是一种不必要的风险。他们有能力提供最优渥、最安全的家庭成长环境,这便足够了。

午餐在继续,话题又回到了工作和投资上。乐希似乎已将早教中心的小插曲抛诸脑后,但在他内心深处,那种要将一切潜在风险隔绝在家人之外的守护模式,再次被加固。

爱琪心情低落地回到食堂座位。同学看出她情绪不太对,关心地问:“爱琪,怎么了?没事吧?”

爱琪勉强笑了笑,摇摇头:“没事,家里一点小事。”她不想多说,毕竟这是她和乐希之间的私事。

但整顿饭,她都吃得有些食不知味。乐希那坚决反对的态度,和他甚至没有耐心听完她完整想法就挂断电话的行为,让她感到一种不被尊重的委屈。

吃完饭回到实验室,她试图重新投入工作,却总是有些心神不宁。她点开手机,又看了看那条早教中心的链接,里面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充满探索欲的眼神,让她更加坚信,让珩珩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是有益的。

她不是要否定乐希的爱与保护,只是希望他能明白,爱的方式,除了密不透风的守护,还应该包括适当的放手和引导。

犹豫了一下,她点开了和莎莎、雅可、纬珊的“女神联盟”群。或许,听听姐妹们的看法会好些。

她在群里简单说了事情经过:「姐妹们,问你们个事。我今天看到个早教中心,觉得不错,想带珩珩去体验下,为下半年上幼儿园做准备。结果刚跟乐希提了下,他直接一个电话打过来,非常坚决地反对,觉得完全没必要,说家里什么都有,去那种地方就是折腾孩子、容易生病…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沟通了。

消息发出去没多久,群里就热闹起来。

莎莎最先回应:「啊?乐希哥反应这么大啊?我觉得早教挺好的呀!我姐家的孩子就在上,感觉性格开朗了不少,也学了些规矩。不过乐希哥一向紧张你们娘俩,特别是你现在又怀孕,他肯定更谨慎了。

雅可也冒泡:「名辰好像也不太赞成这么小送早教,他跟乐希哥想法差不多,觉得家里环境最好。不过我觉得如果只是去体验一下,玩一玩,应该没什么吧?会不会是乐希哥担心你孕期奔波太辛苦?

纬珊的信息一如既往的理性:「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看,适龄的早期社交和结构化活动,对幼儿的认知、语言、社会性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。但家长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孩子个体情况、家庭环境和机构质量。乐希的担忧,主要集中于健康风险和对机构教育效果的不信任。这需要沟通,提供具体机构资质、卫生保障等信息,或许能缓解他的部分焦虑。

看着姐妹们的回复,爱琪的心情复杂。莎莎表示理解,雅可暗示了男人间的共同立场,纬珊则提供了理性分析。但似乎,没有人能真正解决她和乐希之间这种根本性的观念差异。

她叹了口气,在群里回复:「谢谢姐妹们。我明白他是担心,但他的态度太强硬了,根本不容商量。我感觉在关于孩子的事情上,我好像没有什么话语权一样。

莎莎发了个抱抱的表情:「别难过爱琪。乐希哥就是太爱你们了。等他晚上回家,你好好跟他聊聊嘛。

雅可:「对啊,心平气和地说说你的想法。

纬珊:「沟通是关键。明确表达你的初衷并非放弃家庭养育,而是作为有益补充。同时,也可以邀请他一起参与考察,用事实和数据说话。

姐妹们的安慰和建议让爱琪感觉好受了一些。她决定,晚上等乐希回家,再认真和他谈一次。不是为了争吵,而是为了让他真正理解她的想法。

下午,爱琪提前了一些离开实验室,让司机接她回家。她想多陪陪珩珩,也想在乐希回来前整理好自己的思绪。

回到家,珩珩刚睡醒午觉,正和阿姨在游戏室里玩积木。看到妈妈回来,小家伙立刻丢下玩具,迈着小短腿扑过来。

“妈妈!”

爱琪弯腰抱住儿子,感受着他软乎乎的小身体和依赖,心里一片柔软。她陪着珩珩搭了一会儿积木,读了一本绘本,看着儿子专注而明亮的眼睛,想要让他拥有更丰富体验的决心更加坚定。

傍晚,乐希准时回到家。他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中午的不愉快,进门先亲了亲迎接他的爱琪,又一把抱起跑过来的儿子,举高高,逗得珩珩咯咯笑。

“老婆,我回来了。”他的声音带着回家的放松和愉悦,目光在爱琪脸上流连,仿佛怎么看都看不够。

晚餐时,气氛表面和谐。乐希关心地问了爱琪今天在学校的情况,也说了说公司的事情。但爱琪能感觉到,两人之间似乎隔着一层薄薄的、没有捅破的纸。

直到阿姨带珩珩去洗澡,客厅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时,爱琪才深吸一口气,决定主动提起话题。

“乐希,”她放下手中的水杯,看向坐在旁边的男人,“关于白天早教中心的事,我想再和你聊聊。”

乐希正在看财经新闻,闻言转过头,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,语气还算平和:“嗯?宝宝,还有什么想法?我以为已经说清楚了。”

“没有说清楚,”爱琪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,“你只是单方面否决了,并没有认真听我的理由。”

乐希放下平板,正视她:“好,那宝宝你说说你的理由。”他的姿态看似开放,但眼神里带着一种“我看你能说出什么我必须同意的理由”的审视。

爱琪压下心头的不适,耐心道:“我的理由很简单。第一,珩珩需要接触除了家人之外的同龄人,学习基本的社交,比如分享、排队、轮流玩,这是在家庭一对一环境里很难充分学习的。第二,早教中心有专业的启蒙课程和教具,可以更系统地刺激他的各方面发展,比如音乐律动、艺术创意、大运动等,这和我们在家随意的玩具有些区别。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,让他提前适应有老师、有规则的集体氛围,对他下半年顺利入园,减少分离焦虑,非常有帮助。”

她顿了顿,看着乐希:“我知道你担心卫生和安全问题。我们可以选择最高端的机构,事先严格考察他们的师资、环境、消毒措施。我们也可以只选择周末的课程,由我们亲自接送陪同,尽量减少风险。这只是一个体验和补充,并不是要取代家庭的养育。”

爱琪觉得自己已经说得足够清楚和理性了。

然而,乐希听完,沉默了片刻,却摇了摇头:“宝宝,你说这些,理论上听起来没错。但理论是理论,现实是现实。再高端的机构,能保证每个老师都百分之百尽心?能保证每个孩子都健康不带菌?能保证珩珩一定不会受委屈、不会被欺负?家里我们都能给他最好的,为什么非要让他去一个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环境里,去适应那些所谓的‘规则’和‘社交’?”

他身体前倾,目光深沉地看着爱琪:“我知道你是为了孩子好。但我认为,对他这个年纪来说,最好的成长环境,就是在他熟悉、安心、被绝对保护的家庭里。至于社交、规则,等他再大一点,理解能力更强了,自然就能学会。没必要拔苗助长。”

“这不是拔苗助长!”爱琪有些急了,“这是顺应他发展的需要!”

“你怎么知道这是他发展的需要?”乐希反问,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强势,“专家的理论就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?我们的珩珩,性格活泼,在家里不是也发展得很好?宝宝,有时候你是不是太容易被外界的影响左右了?看到别人家孩子去,就觉得我们也该去?”

这句话隐隐带着指责的意味,让爱琪瞬间感到一阵心寒。她不是因为攀比,她是真的经过思考,认为这对孩子有益。

“乐希,在你眼里,我的思考就这么不值一提吗?就只是‘被外界影响’?”她的声音微微发颤。

“宝宝,我不是这个意思。”乐希似乎也意识到话说重了,缓和了一下语气,伸手想去握她的手,却被爱琪躲开,“我的意思是,我们有我们的条件和方式,不需要盲目跟风。抚养孩子,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。我认为我的方式,更能保护好珩珩,也更能让你安心养胎。”

他又把“为她好”和“保护孩子”绑在了一起,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逻辑墙。

“可是你的保护,会不会成为一种束缚?”爱琪终于忍不住,说出了心底最深的担忧,“你把他保护得这么好,万一他以后不适应外面的世界怎么办?你不可能保护他一辈子!”

“只要我能力所及,我就会尽我所能保护他,保护你们!”乐希的语气也强硬起来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,“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好?复杂、混乱、充满不确定性!在家里,他就能得到一切最好的!”

谈话似乎又陷入了僵局。两人各执一词,谁也无法说服谁。

乐希看着爱琪泛红的眼眶和倔强的神情,深吸一口气,强行结束了这次沟通:“好了,宝宝,这件事到此为止。我不想再因为这个问题争论。珩珩不去早教中心,这是我的决定。你累了,早点休息吧。”

他说完,拿起平板电脑,起身走向书房,留下爱琪一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,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,心里充满了无力和挫败感。

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,在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核心问题上,她和乐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。他的爱深沉的,但也是霸道的、带有强烈控制欲的。她理解他的出发点,却无法完全认同他的方式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