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1章 基金(1 / 1)

张大刚带来的厨子先炸小鱼儿,油烧几成热,瓜子鲫一条一条放进去,翻起滚滚油花。

一大队邻里的老婶子们卡着点儿,上午九点出头,拎着自家的菜刀往方家赶。

梁英侠从柜子里拿出整整一麻袋的焦糖炒瓜子,农村办席聚会,少了什么都不可能少这玩意儿。

先放林间门后面儿,先吃先拿,不够了再补,真一袋子直接揣出去。

那些小子真是左一把右一把的往裤兜子里塞,梁英侠女士可以大方,当不允许这么个大方法儿。

方坤陪在宁姚身边应付七大姑八大姨,招呼方海从柜子里拿出两条荷花,逢人就散。

置办酒席打下手的,先一人给一盒,完事儿后还有一盒,上门的亲戚朋友则是一根一根散。

屋里电视机放着戏剧,老婶子们看看电视,看看方家三儿子的新媳妇,眼睛里是止不住的羡慕。

“还是你们家方坤有出息,单就这电视机在咱们村也就独一份,误,这算不算提前进入现代化了?”

“他葛叔,你还知道现代化?说说啥是现代化呗?”

一个老头儿手里掐着烟,得意道:“现代化都不知道,现代化就是这些铁壳子,电视机能放小人儿,里面这些演员没准离咱们几个省,把表演的节目放到这里面,咱们不出门就能看见。”

“年三十儿的春晚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?方坤不是说还是什么全国直播?”

“对对对,家里有电视机,有彩电,有洗衣机解放了双手,那不就是进入现代化了。”

一大队的葛叔,方坤他们这一辈人更喜欢喊他葛爸,老伴儿走的早,家里只有一个儿子,好在香火没断,就是日子过得苦了些。

方坤在一旁听着乐了,打趣道:“这那算什么现代化,国外那些洋鬼子家里一般有两个电视,一个用来看,一个摆着当摆件。”

“真的假的,这不糟塌钱嘛?”

“你们别听他瞎说,”梁英侠又自豪又心疼道:“这些东西哪哪儿都好,就是太费电,尤其是那个电冰箱。”

梁英侠是一阵摇头,方原先还想给置办齐全,反正买一件也是买,可介绍完用途后,直接被老同志给拒绝了,还说敢买就急眼。

冰箱是能存东西夏天放得住,可在农村那顿不是吃个盆光碗净,做得多了,当天晚上高低能吃完,哪里会有剩馀。

再者,方介绍的电冰箱一天二十四小时插着电,吃人啊!

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多,开始和面剁馅儿,中午席面的备菜不需要她们做。

三个厨子都是专业的,红萝卜可不是简单的切条切丝儿,仅是一个棱形老婶子们就弄不来。

先炸小鱼儿,再裹上面糊炸鲫鱼,鲫鱼拎着尾巴下油锅,定型后整个鱼身子是翘着的,金灿灿散发着香味儿,完了熬糖醋汁儿,最后往上一淋。

张大刚很积极,招呼着人摆桌子,收拾碗筷,时间到了后拎着烟去门口放炮。

这活儿一般都是邻里小孩儿干的,可大家知道他是县城悦宾饭店的老板后,屁颠颠的跟在后面张哥左张哥右的。

张大刚很喜欢这种感觉,在知道眼前这些小子里一个是方坤本家堂弟,一个是表弟后,态度又低了低。

“以后有机会去县城悦宾饭店找我,张哥请你们下馆子。”

“谢谢张哥!”

“张哥我们明天就去!”

“6

张大刚脸抽了抽,方海远远招呼他抬菜盆子,在他眼里是看不上这家伙的,真是越混越回去了,跟一群小屁孩儿打的火热。

中午十二点放炮开席,只是补办酒席,没有多馀的步骤,方和宁姚一桌桌儿敬过去,也就算齐活儿了。

十六个菜吃的所有人心满意足,没有剩馀,酒席上甚至还有抢的情况发生。

一道菜刚上桌儿,十多双筷子甩出残影的落在上面,搞得桌儿面一片狼借。

画面不怎么好看,可这就是现实,城里人是饿过肚子,可再饿也没有农村人那种饿到啃树皮吃黄土的程度。

日子刚好几天,对上这些菜肴,不少人恨不得拿馒头把盘底儿那点油渣给沾干净。

这种情况,在方坤印象里,好象一直到千禧年后几年才慢慢改观。

相应的,就连那两大锅饺子也一个没落下,猪肉大葱和韭菜鸡蛋,甭管那样儿,一个都没剩下。

有老婶子机灵,早早端着一个大碗舀了一碗,晚上回家热一热,放点粉条,放点海带,又是一顿香喷喷的饺子汤。

方忙前忙后哦送走所有人,转个腚又开始收拾席面,全部搬完,麻溜散烟。

递给张大刚,这家伙脸上堆着笑,擦手推搡着。

“方主席,这多不好意思,我不用”

方坤好笑道:“你打听我了?”

“没有没有,是我回家提了一嘴,我闺女拿过一份报纸,上面正好有你的报道。”

“拿着吧,帮了忙就得拿喜烟,而且你比我大一轮,我喊你声张哥,你叫我名字就行。”

“这这这,这哪行,方主席,以后去了县里一定要去我那里吃饭。”

“得了得了,再这么喊我跟你急眼,”方坤是真被这家伙打败了,这三个字落旁人耳朵里味儿又不一样了,一番追问下,震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话了。

方坤赶紧撑走这家伙,妥妥的人精,跟狗皮膏药似的,给点机会就使劲儿往上贴。

他出任作协职务的事儿,目前也只有方海陪同知道,农村消息闭塞,这方面的信息不会过多关注。

可一旦有一个人知道,那结果可就不一样了。

他这人在京城,地方上空有名头的职务,给村里人带来的震撼不是一般的大o

就连董川见了面也是双手握着,一阵稀罕。

“董叔你就别这样了,搞得我都没法儿待了。”

“哎,还记得七八年高考那两天,摸黑带队送你们去县城参加高考,当时谁能想到咱们村里能一年出两个大学生,你和采华这丫头算是给咱们村带了个好头,就是后面有些青黄不接了,好小子,好样的!”

“董叔,这也是我今天来找你的原因。”

方坤把捐学校的事情说了说,他老娘在京城路过学府小学时的话他一直记着,既然混出了人样儿,就不能忘了家乡。

“咱们村只有小学,想念初中高中只能去乡里县里,短时间这是没办法改变的,我想先重建学校。”

“重建?这需要的钱可不是笔小数字。”

董川迟疑道:“我知道你的好意,其实翻新一下也不是不行。”

方坤摆手道:“必须重建,皖省的小岗村干的可不是让大家伙吃饱喝好就行,而是要想方设法的把村子发展起来,让大家伙儿都富起来,物质上要富足,教育上同样不能落下。”

他们村这两年搞集体养殖颇有成效,虽然谈不上富,但是绝对饿不死人了,而且日常伙食里也能时不时见到油水,这就是进步。

这在方坤眼里,这还远远不够。

学校要重建,从有幼儿园到一至六年级,全部要有崭新的教室,崭新的书桌课本。

“另外,我这里私人打算成立一个教育基金,咱们村,只要是想上学想读书的孩子,每年所需要的学杂费我全出,另外六年级后,如果有孩子能考到乡里进入初中,那我就供学杂费供到初中,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,我就一直供到底!”

“这”

董川被方坤这话给噎的不知道该怎么回了,许久才道:“方,你考虑清楚了才下决定,这需要耳朵可不是一笔小数目,咱们村的孩子可不少。”

方坤很认真道:“我已经考虑清楚了,这笔钱我支撑的起。”

方坤这话说的不是一般的有底气,抛开自身先不谈,八十年代的现在,想要供一个学生一直完成学业,投入成本是很低的。

可就是很低的成本,在农村却有大把的家庭依旧负担不起。

小学生一学期的学杂费差不多在四块钱左右,可就是这几块钱,把很多原本有潜力,想上学的孩子给硬生生摁在了山沟沟里。

哪怕这个学校重建,需要的也不过是几千块钱,跟后世培养一个孩子上学的教育成本比起来,简直是天差地别。

方坤回家过年前刚入帐的那七十万块钱稿费,正好可以用在这上面,而且后续的稿费就是永动机,足以支撑这个教育基金。

董川理解方坤的好意,可又没有全部理解,方坤不求什么学有所成报答自己,求的只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,做点有意义的事儿。

“你有这么多钱?”

“董叔,你抽空可以去县城书店看看能不能找到《明朝那些事儿》这本小说,我也不瞒你,光是这本小说第一笔的版权费稿费,就有几十万。”

“这”

董川掐着烟的手抖了抖,他被方坤的话给震惊了,甚至下意识觉得不真实,可看着方望,又不象村里那些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混小子。

“哎,老了老了,真是跟不上你们这些年轻人的脚步了,你堂哥方远山明年也要转业回来了,到时候我就退下去。”

董川上辈子也是在方远山从部队回家后,先是搭档工作了几年,随后选择了退休。

人是绝对的好人,单单当初红字头乱批人的时候,就是他站在最前面。

村委会先开会,后面又用大喇叭召集全村党员开会,最后把这事儿用红纸大报贴在了宣传栏上,同时在大喇叭上进行了重复三次的广播。

方采华已经从临市转了回来,目前在市一中教书,她可以说是全村最清楚自己这个堂弟在外面混出了多大名堂的人。

只不过她嘴严实的很,方坤不说,她回家愣是不往外秃噜。

人不患寡患不均,这个消息一出,方家老三落了个大善人的头衔。

哪怕不搞什么教育基金,方坤也不怕有不怀好意的小人背后碎叨,甚至是搞小动作。

发展到现在,他也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,只是这教育基金一办,方走在路上,是个人都给他竖大拇指,这大善人的名头是真当定了。

方汉民对于自己儿子不吱声,事后才知道有所不满,不过他对这个做法是赞同的。

老方家现在太惹眼了,不是想低调就能轻易低调下来的,他们富了,直接散钱反而落不了什么好名声,甚至还会有人抱怨少,或者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。

而且有了第一次,就会有无数次,以后万一一停,那就是个大窟窿眼儿,他们方家别想在村里待了。

方坤的做法很聪明,不当什么散财童子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我帮你孩子免费上学。

他自己就是从村里一步一步考出去的,以后能不能有出息,全看你自家小子的本事了。

杨学兵对上自己这个小舅子,眼神里止不住的佩服。

方坤拿出烟,先递给他一根,再塞嘴里一根,俩人点上。

“姐夫,想好做什么了没?”

“这段时间为了这事儿,我是没睡好觉,方望,你觉着我搞水果罐头怎么样?”

杨学兵这还是在方家吃席,看见黄桃罐头突发奇想的,他们村没有黄桃,可有不少野山楂树,还有梨,都可以做成罐头。

至于干点别的,想方海那什么方便面厂,是打死他也没那本事的。

“恩也不是不可以,不过太小了。”

方坤对他也没办法,农村人抢惯了锄头,你让他去做生意那不纯纯难为人么。

这下轮到杨学军犯难了,他是真想不到有啥体面的活儿。

“这样吧,就这个罐头厂,你先干起来,罐头厂呢,在咱们这儿也的确可行,先干起来,路一步一步走,饭一口一口吃嘛。”

“唉,方坤,你就放心吧,我绝对好好干,绝对不给你丢人。”

“先别激动,我赶在元宵之前还要南下去苏州一趟,这几天你抓紧落实个章程出来,罐头厂怎么办,办多大,在哪儿办,钱上你回头问问你爹能拿多少,不够的我全补齐,不过得以资入股。”

“你放心吧,这事儿我琢磨好些天了,不在家过元宵?”

“赶不上了,元宵一过就得开学,我们俩这结婚不在一个地方,总得去老丈人那边一趟,我要不去,我媳妇儿第一个不干。”

“要不说还是你呢,现在咱们村那些妇女全拿你做标杆,谁家小子不想学了,嗷嗷打,边打边提你,不过也有有出息的,去年咱们村有三个从乡里考到县里高中了,大学先不说,能高中毕业那也是知识分子啊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没有了